十大网赌正规网址下载(2024官方网站)

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
創新生物醫藥公司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對話復宏漢霖張文杰:國產創新藥和全球市場更近了嗎?

2023-11-13

「開拓全球市場,需要具備三個要素:第一,產品的『全球力』……第二,從研發到商業化全流程的全球競爭力……第三,因地制宜的『全球本土化』能力。」

近日,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對話復宏漢霖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張文杰,以了解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的發展狀況、合作生態,以及重要趨勢。



FT:與其他地區相比,您如何看待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的優勢與不足?

張文杰:我認為,中國的首要優勢是具備充足的可用資金。多年來的經濟增長為中國積累了大量財富,如今,這些資金正在流入更高質量的投資領域,例如,高新技術、生命科學、醫藥創新等。

其次,高層次人才日益增多。在生物技術領域,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海歸人才,在海外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了深厚的知識與經驗。

第三,基於我在復宏漢霖的工作經驗,中國的做事效率遠高於許多國家,這不僅得益於我們發達的交通網,也是因為大家更勤奮努力。因此,在生物技術領域,無論是投資決策,還是管理層的執行,都更為高效。

生物技術正在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支柱。新型療法不斷湧現,例如ADC(抗體偶聯藥物)、mRNA、siRNA、腺病毒等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要承認,目前本土生物製藥仍以仿製藥為主,大多數創新藥仍是「最好的追隨者」,我們離真正的first-in-class,best-in-class創新還有距離。

究其根本原因,是我們的基礎研究還相對薄弱,而這是真正創新的源頭。因此,我們需要加強基礎研究,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。現在,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大多數投資,仍是以轉化和應用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為主。
圖片
FT:您認為行業應該更關注研發,而不僅是製造領域,對嗎?

張文杰:我們需要一個生態系統,不僅包括下游的製造和商業化流程,也不僅包括研發層面,而是從基礎研究開始,因為真正的創新源頭不在產業內部。因此,當我們說到生物技術創新的生態系統時,我們的眼光應當往產業的上游追溯,甚至到達產業之外的地方,比如學術界。

我把創新分為兩種,一種是科學創新,一種是技術創新,前者相對於後者更為難得。以PD-1為例,免疫學家在1994年就找到了人類PD-1基因和蛋白,但是直到2014年,全球第一個PD-1產品Opdivo才獲批上市。從靶點識別到藥物的研發和生產,足足花費了20年,而在靶點發現之前,免疫腫瘤學的建立也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。
圖片
FT:在您看來,中國是否正在建立這樣的生態系統?

張文杰:我認為,合作的趨勢是非常明確的。生物技術與學術界的合作日益增多,我也確信大家和我一樣,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。不過,如我剛才所講,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尤其對於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而言。因此,我希望看到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未來可以開展更為廣闊的合作,不僅限於從歐美公司獲得藥品的許可引進,也應當更積極地與全球學術界合作。

近來,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談國際化,進入國際市場。在我看來,開拓國際市場,需要具備三個要素:

第一,產品的「全球力」,即你的產品線具備全球化的潛力。這意味着,你的產品要覆蓋全球患者尚未被滿足的一些需求,而非僅滿足國內患者需求。

第二,從研發到商業化全流程的全球競爭力,即你能否在全球成功推廣你的產品線,包括研究、開發、製造、商業化整個流程。

第三,因地制宜的「全球本土化(glocalization)」能力。一旦進入國外市場,你就必須去適應當地的做法,比如採用不同的醫患互動方式和銷售渠道等。

這也是行業為何愈發需要了解海外市場的人才,因為全球化不是紙上談兵,我們需要貨真價實的經驗和知識來管理一個全球化的組織。

本文轉載自:FT中文網
XML 地图